五大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日本历史上几乎没有过,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想象,日本业界戏称史上最强组合。
我认为,人力资本的总价值终究将会超过物力资本的总价值。人力资本集新产业、新组合和新主体 三身而任 2018年3月22日,《中国经济导报》曾经在头版发表过一篇有关常修泽教授的通讯报道,题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大四新是方向,企业家精神是给养》,中国发展网随即全文转载发布。
一个多月后,《人民日报》理论版大家手笔专栏发表了他写的理论文章《从更宏观的视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题目虽比较宏观些,但文章里面的要害就是强调在推进动能转换中 更需要‘大四新。人力资本怎么定位?它既是新产业,又是新组合,更是一个新主体,‘三身而任。当今世界,生产要素中的最大亮点是技术,但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要素不限于技术,还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管理,总共五大生产要素。他说,这个时刻现在也许还没到,但总有一天这个格局将会实现。动能转换可靠谁?这个问题在‘小四新中没有被提出来,非常遗憾。
所以人类发展到今天至少是五大要素。我建议实行‘大四新,即新体制、新供给、新要素组合、新主体。各相关省域应本着多支持、多服务、多维护的原则,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在这方面除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外,关键就是要抓住统筹这个核心,即摆脱局部意识,走出自身一亩三分地的桎梏,基于整个区域统筹谋划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使布局合理、立体通畅、智能坚固的基础设施体系,成为示范区和整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基于省域之间而言,容易造成相互封闭继而带来恶性竞争。鉴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具有的国家战略的性质,示范区应努力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直接联系,及时报告试点示范的情况,寻求国家有关部门对各类试验特别是重大项目试验的支持与指导。长三角区域基本属于中等发达地区,这一发展状况意味着发展的潜力,也意味着推进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大的试验空间,许多领域的试验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内容而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
这个区位的选择总体上是恰当的。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基础最好、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要成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而且要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例如,可结合推进跨地区投资、产业转移等重大事项,形成特有的政策体系和制度设计。一是运用适当载体或平台推动全局和专门领域的工作,是过去几十年来改革发展探索形成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对推进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改革发展事项尤为必要,这些载体或平台不仅能发挥支撑与示范作用,而且能担负起探路和试验的职责。从经济运行角度看,作为三省市交界区域,如果相互之间不开展深入合作,基于省域内部而言,很容易被边缘化而遭忽视。但这是不够的,长三角发展应当有更高的要求,这个高的要求就是实现幸福。
之所以说它是非典型地区,一方面是因为从总体上说长三角具有三最的特点,即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而比之长三角的发达地区,当前所选之地仍然带有明显的发展中的特点。为便于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在当前可通过已有的协调机制协商形成类法规的共同行为准则,同时相应建立违规惩戒机制。基于此,为深入推进示范区的一体化发展进而带动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抓住一硬一软两个关键。其四,作为传统长三角相关省域的交界地区,其试验探索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具有直接意义。
四是创新创业的理想地。着眼于强化对促进一体化发展的责任担当和自我约束,探索建立特别的举措和特殊的机制。
生活是落脚点,而相关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是生活的核心。抓一软,就是要一体化建设推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格局、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
所以追求富足仍然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理所当然也应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追求的重要目标。结合发展飞地经济和共建产业园区等重要举措,探索在产值、税收、利润、节能减排等重要指标上进行区际分割的有效模式。这一地区虽非长三角的典型地区,但却是开展一体化示范的适宜地区。有鉴于此,我认为在目标定位上可以把握以下四个方面。换言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应基于时代发展方向、国家战略部署、区域整体需要和自身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实现城市与城市的充分和谐,建立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创新活力充足的城市群。
而一旦成为一体化示范区融合在一起,边缘就变成了中心、封闭就走向了开放、竞争也就转化为合作。因此,作为示范区,其理应在构建城市发展新形象、开拓农村发展新面貌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打造景秀物丰的美丽家园方面探索路径与经验,提供样板和示范。
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应该突出重点、抓纲带目。另一方面,基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示范区整体或各行政区区域可借助相关机制进行必要的协调协商,积极推进与外部地区的各种类型的开放合作。
二是一体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而作为传统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中地区,对面积较大,近年来已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的安徽来说,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抓尾,就是要基于生活考量抓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提升。无论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还是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都要做实方略、优化路径。就实践而言,迄今为止绝大部分平台运用都是成功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发展,应当有效发挥相关载体或平台的作用。二、关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示范区的核心与关键,确立示范区目标定位是规划的精明所在,又是难点所在。
根据已公布的有关情况,我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抓一硬,就是要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考量,特别要抓好在逻辑上紧密相连的头、尾两个环节。包括建立相关地区干部交流交叉任职的机制和以推进一体化成效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政绩评价体系。
作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 进入专题: 长三角区域 示范区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而要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发展高地,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创新。
示范区的优势是有各相关省域的强有力的支持,但要防止受到相关行政力量的强力干预。三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形象一点说,追求富足,有钱就够了。高质量发展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间竞争的关键所在。
同时,把握全域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域内行政区为板块,分别制定较为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示范区依托于行政区,但示范区必须积极自觉地超越行政区划限制,全面推进一体融合,这既包括在思想上确立推进一体融合的自觉性,也包括在行动上形成推进一体融合的主动性。
二是处理好示范区域与长三角整体区域的关系。另一方面,当前所选地区并不能充分体现长三角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特点,即并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典型地带。
为保障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可考虑在更高层面上建立领导协调机制。为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拟在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交界处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设想十分必要。